当前位置:晋佑范文网>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全员导师 全员导师制方案

时间:2023-06-08 05:50:01 来源:晋佑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员导师 全员导师制方案,供大家参考。

全员导师 全员导师制方案

篇一:全员导师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学校依据发展规划,围绕强校工程建设和发展性督导,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坚持以“坦诚做事、正直做人”的精神,规范各项工作和师生行为。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有礼貌、讲诚信、会感恩、守规则”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坦诚正直”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更要关注学困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中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德育处和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宣传发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全员育人导师制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6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不间断召开导师会,互通情况。各年级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
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
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
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5)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
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要求,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学校不间断进行检查,量化赋分,纳入绩效考核。

3、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导师之星评选活动,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绩效奖励,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智、体、美、劳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30%)

(3)检查《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10%)

(4)学生的反馈评价(20%)

篇二:全员导师制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落实本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将在全区中小学部分学段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指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

二、总体目标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实施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要求,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真正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更适切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结合“五项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与家庭融合互动,校内与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组织架构

(一)XX区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XX区全员导师制工作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普教一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如有人员更替则自动替补。

(三)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对象范围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区初中阶段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完全中学初中学段和民办初中阶段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初中学生;
全区小学阶段学校四、五年级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相关工作,其他年段各校可视情开展普通高中学校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六、工作任务

(一)制定一校一策

制定区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并根据区域统一要求指导各校因校制宜制定“一校一策”。各校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二)建立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班主任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同时担任部分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骨干教师等应优先承担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三)开展全员培训

区域要利用市级全员导师制“种子教师”和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有效发挥区教育学院的专业优势和试点学校的经验优势,利用《指导手册》等专业资源,培养区级“种子教师”,指导区内各校建立全员培训和校本研究研训机制。

各学校要赋能导师,切实提高全体导师的认识认同,以及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一是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区组织的XX市校园长培训,各学校工作小组成员参加区本培训。二是各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对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各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集体育人教研,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提高导师开展学生个性化指导和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落实导师工作内容

第一、明确导师两项关键职责。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落实导师三项基本任务。1。一次学生家访。导师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to2。一次谈心谈话。导师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3。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年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第三、优化家校沟通。优化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健全教师沟通机制。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使导师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发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构建家校共育合力。

第四、恪守伦理规范。导师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应坚守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和专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伦理规范。

(五)规范课程教学管理

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各校要加强课程教学规范管理,为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要确保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命题和考试评价,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
不得将作业、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
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月考;
小学阶段严格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初中阶段严禁对学生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可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

(六)培育校本特色

各校在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导师育人实践的行动研究,创新全员导师制工作模式、载体和方法。要鼓励导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各方面做好富有校本特色的导师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工作机制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

各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依托年级组、行政班和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等各部门,明确落实全员导师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因校制宜编制学校全员导师制“一校一策”,在师生匹配、全员培训、师生互动、家校沟通等方面建立日常研讨沟通机制。

(二)开展调研指导,加强经验总结

区教育局会定期对区域内中小学落实全员导师制的情况定期开展调研指导,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实,加强相关工作督导督查,及时总结区域层面推进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组织学校经验交流和展示分享。区教育学院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要充分运用市级配套开发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为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各学校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校要学习和运用市全员导师制项目组编制的《师生关系建构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及时总结并宣传本校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三)健全激励保障,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完善激励保障,建立导师“尽职免责”保护机制,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加大对全员导师制工作中表现突出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

各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校本激励机制,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向担任导师的优秀教师倾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公共空间建设,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

八、时间安排

篇三:全员导师制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区将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定心,家长安心,创设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结合“五项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校与家庭融合,校内校外互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组织架构

(一)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局党政办公室、德育处、组织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义务教育处、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处、督导处和XX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

(二)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任务

全区中小学于20XX年秋季开学,全面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确保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落实。

(一)形成一校一策

按照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在专家指导下,学校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

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二)开展全员培训

一是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区组织的XX市校园长培训,各学校工作小组成员参加区本培训。二是各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对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三)落实“三项计划”

区域设计是以“三大计划”为主体,即“群育计划”、“玩伴计划”、“谈心计划”。群育计划,着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师益友的情感链接,其特点是“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的养育,其指向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玩伴计划,着力在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特点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智;
谈心计划,着力在亲子之间建立平等共学的情感交流,其特点是“谈”在谈中体现关爱,显现尊重,促进和谐。这三个计划相互关联又有侧重,是从不同的维度,立足实践探索,各学校根据校情,将良师益友、家校沟通、教考一致等要求有机的整合在“三大计划”中,建立起既有区域特点,又有学校特色,互动交融,情感浸润,入怀暖心的学生安全防护网。

(四)加强经验总结

各学校在全员导师制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导师匹配机制

各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各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办学实际,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学校在为学生配备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教师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充分发挥班主任队伍、德育专任教师队伍和“导师团”的积极作用,建立匹配机制,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讨论和对处境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二)明确导师的基本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位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此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求适合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的发展指导。

3、落实基本任务。导师的工作设置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交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1)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2)导师要在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交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3)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4、优化家校沟通管理。各学校在实施全员导师之后,学校家校沟通

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归口管理”原则上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

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以达到家校沟通的和谐通畅。

5、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全体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恪守职业伦理规范。

七、时间安排

1、召开区层面工作会议,启动部署全员导师制工作任务。

2、编制试点学校的经验成果;
各学校制订完善工作方案。

3、XX教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区本培训。

八、支持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1、学校党政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在推进全员导师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学校的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2、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

(二)落实专业保障

XX教育发展研究院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各学校充分运用市级配套开发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为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要学习和运用市全员导师制项目组编制的《师生关系建构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
要学习和运用区全员导师制工作组编制的《全员导师制“三大计划”实施意见》。

全面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

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进行研究,探究建立“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

(三)完善评估激励

各学段教育指导中心要在行政层面上助力推动,有效引导,严格督促。谋划并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创优评优机制。指导学校加强导师制工作,引导学校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大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
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优评优等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

(四)创设教学环境

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教考一致”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为全员导师制工作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

(五)优化工作氛围

相关职能部门要推动和指导各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实施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措施,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篇四:全员导师制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落实XX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身心健康的促进者,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现就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区中小学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将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作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开展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尽职尽责、分工协作,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推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工作举措

(一)健全组织架构

从20XX学年秋季学期开始,本区初中所有年级以及小学、高中重点年级(小学四、五年级,高中一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各校均须组建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德育、教学分管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推进此项工作德育主任、教导主任等中层干部负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与年级组长共同负责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的整体推进;
年级组长负责为本年级学生匹配导师,做好本年级班主任和导师的日常管理;
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的导师团队,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二)明确学校职责

1、形成一校一策

各校要因校制宜,形成“一校一策”。

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试点校应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对原方案进行完善。

2、聚焦培训和管理

各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切实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针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组织各类校本培训和集体教研,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各校要充分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加强课程教学规范管理,为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命题和考试评价。

3、全面推进落实

各校要按照本校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匹配关系,落实导师的两项基本职责和三项基本任务,加强班主任和导师家校沟通的“提质增效”和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规范化使用。

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暂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统筹安排,符合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

班主任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同时担任部分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骨干教师等应优先承担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优化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健全教师沟通机制,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使导师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发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构建家校共育合力。

4、加强经验总结

各校在推进全员导师制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三)强化导师功能1。导师基本职责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两项导师关键职责包括: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关键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可重点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

2、导师基本任务

导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基本任务。其中,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

(1)一次学生家访。导师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访。

(2)一次谈心谈话。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3、导师职业伦理规范

导师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应坚守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和专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伦理规范。

五。支持保障1。加强党的领导

各校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党政应形成合力,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区教育局将把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以及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20XX年9月30日前,各学校完成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制定并上报教育局。(电子稿发送至XXX,纸质稿盖章后分别交小教科和中教科)。

2、落实专业保障

教育局将组织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建立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开展研究的“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教育局将根据市教委配套开发的《导师在线系列视频课》、《导师工作指导手册》、《导师家访手册》、《导师家校沟通内容清单》及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依托区教育学院等专业力量组建区专家指导团,深化研究和实践指导、推动经验生成与推广,为学校全员导师制及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3、完善评估激励

教育局将对各校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具体成效进行督导评估,

结合“五项管理”和“双减”文件要求,加强对学校《课程标准》落实情况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的督导督查。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会同区教师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部门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

4、优化工作氛围

教育局将推动和指导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美化,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在全员导师制推行过程中,教育局还将组织各类宣传部门多渠道开展面向学校、社会、家长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配套宣传,创新宣传普及形式、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篇五:全员导师制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18号)、《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3号)、XX市教委《关于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XX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突显“高品质学习、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引领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切实推进全员、全程和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现就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区域教育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优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推动育人模式的变革,促进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对象范围

自20XX学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全区初中阶段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完全中学初中学段和民办初中阶段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初中学生。

全区小学阶段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选择重点年级落实全员导师制相关工作;
普通高中学校可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

四、工作举措

1、确定区校两级工作网络

区教育局成立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教育局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行政部门和业务科室的各项工作;
基教科负责制定《普陀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导师制工作例会;
人事科、青保科等相关行政科室为区域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提供职称晋升、评优选先、法制安全等政策保障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德育室、师培中心等专业部门分别负责落实教考一致、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区级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担任学校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牵头此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分管教学、分管德育工作的校级领导负责组建学校工作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或行政会,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中层干部负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与年级组长共同负责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具体落实,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2、组建区级专家指导团队

区教育学院组建区级专家指导团队,为导师提供专业支持。专家指导团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高校及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学校骨干教师。争取市级资源。邀请市教委教研室、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专业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外聘专家,为导师提供专业指导。依托区级团队。在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和曾开设区级师训课程的教师资源库中,遴选与德育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心理和家庭教育指导、学科德育等领域相关的骨干教师,组建讲师团,为导师提供业务指导。选拔校级骨干。各学校推荐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骨干教师加入区级讲师团,为导师提供实践指导。

3、形成教考一致专项方案

制定教考一致评价指标。区教育学院以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与实施”“期中期末试卷设计中的知识覆盖、测试目标指向和水平高低”等为主要维度制定区域教考一致评价指标,通过实施一期一轮的专项调研,及时反馈问题、督促学校落实改进。

严控区域质量调研频次。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坚持区域质量调研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调研、XX市绿色指标测试不叠加原则;
严格实施小学阶段等第制评价,重点落实初、高中学校不得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的要求。对切实需要实施区域质量调研的毕业年级,必须严格按照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学习水平,并参照XX市各学科终结性评价指南设计试卷。建立“二次研磨定稿”的试卷设计机制,即试卷须经市级专家把关、外区教研同行评价反馈后修改优化,确保质量调研能够有效落实教考一致。

优化日常教研培训。教研培训中加强对学科教师日常教学中认知目标设定、问题视角选择、试题情境设置,以及试卷命题中题型均衡度和题目水平分布情况等的培训与实践研究。区教育学院开设“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教研课程,围绕作业与教学目标一致性、作业内容与结构合理性、作业量适度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为教师提炼操作原则、提供参考样本。区学科教师指导团队开展“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课时学习目标的作业设计及讲评指导”的实践研究,以市教研室年度单元作业试卷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区初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区小学作业备案等项目为抓手,在全区中小学校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环境。

4、明确学校工作职责

形成一校一策。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完善导师匹配。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学校在为学生配置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导师团。

优化导师团队。学校加强导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可建立“导师工作坊”或“导师成长站”,在班主任工作例会、年级工作例会、家委会例会时间段,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研训活动,破解难题,帮助导师成长。积极探索教师的保障激励举措,提高导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5、明确导师基本任务

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成为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沟通纽带。导师要做到“一必写、一必访、三必谈”。即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以正面导向鼓励、肯定学生;
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每学年至少一次,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

导师要提高家校沟通的效能,规范和优化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为家长提供科学、适时、适切的教育引导。建立起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家校关系,学科教师承担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原则上不随意与家长沟通。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缓解家长焦虑,融洽亲子关系。

全体教师共同承担教育职责。“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
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家访和家校沟通。“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生涯指导等。“学科教师“担任导师时,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业以外的个性化精准陪伴指导,协助班主任开展家校沟通。

五、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政领导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主体责任,区校两级党组织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区教育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导师制推进中的急难问题,协调各部门力量,推进工作深入。各学校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先锋和突击队作用,定期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开展分类指导学校党组织还要关心好、协调好导师的生活与工作,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2、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区校培训机制。区教育学院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开展区本培训,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组建由专家学者和区内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与研修,建立“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进行案例研讨,形成经验。

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组织全员导师制专项督导,结合责任督学全覆盖入校检查、学校自评自查、重点学校现场指导,全面督查学校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全区开展“3+x”调研指导,即开学工作、试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年中/年终调研等“三必查”;
不定期开展融合视导、飞行检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综合调研,确保导师制落细落实。

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区教育局制定全员导师制专项绩效分配方案,专项经费集中划拨至各校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建立导师人才梯队。在区新一轮骨干教师团队建设中,建立区级骨干导师序列,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意愿度。学校加强导师日常工作的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对在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进行展示与表彰,以激励其在试点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3、绿色质量管理

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开展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期中期末考试的一致性评价,纳入对区内中小学的教学视导范围,以考试测验的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目标水平、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为原则,引导学校强化期中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以及诊断学生学业水平形成状况的作用。

4、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开展工作,做好导师的培养与培训,做好经验积累;
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建设和环境美化,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利用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开展面向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配套宣传,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篇六:全员导师制方案

为深入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体系的构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任务目标

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导师制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以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育人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做到人人有育人目标,人人承担育人责任,切实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特长及个性化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对导师制的内涵的理解

1、导师制从实质上讲,就是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为目的的一种个体化的教育管理形式。其突出特点就是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本身教育资源的优势,跟踪学生成长发展足迹,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使学生特长优势及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2、导师制不同于我们以前所运行的学科辅导教师、兴趣小组辅导教师,也不同于优生辅导教师,而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其核心是“育人”。

四、操作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在学生选择基础上自主选择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2、尊重了解原则。学生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个性兴趣等,导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导师双方彼此尊重,在了解基础上能建立和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

3、全面关爱原则。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给予正确适当的导引,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和成就。

4、因材施教原则。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别差异,施以适当之指导,使其正常发展,养成健全人格。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选择聘任导师

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学校导师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师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

(二)学导关系建立:

1、确定导师队伍:

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一名教师原则上都应担任学生导师,并申请担任学生导师。根据导师职责和导师素质要求,导师制领导小组确定导师录用标准,收集导师基本信息,公布导师名单。

确定导师名单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教师的选择和决定。

2、确定学生对象:

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师制学生对象不宜过多,一般每位教师3—5人,不超过8人。根据导学和导德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确定应有不同的方法。

(1)对于需要导学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确定:

a由学科教师根据学习情况确定;

b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

c由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在校情况或家长意愿确定。

(2)对于需要导德的学生的确定要符合心理学规律,不能强求,一般有:

a由班主任老师确定;

c由任课老师确定;

c根据家长需要确定;

d由学生选择,年级组确定。

(3)特别关注年级中的“特殊学生”:

a单亲家庭的学生;

b行为规范常有问题,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c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d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的学生;

e某门学科成绩特别突出和薄弱者;

f留守儿童

——确定学生对象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当学生报名人数偏多时,要突出“特殊学生”重点,做好“一般学生”的思想工作;
偏少时,要做好导师制动员,防止“拉郎配”。

3、报名和年级平衡:

(1)参加导师制活动的师生分别向年级组和班主任报名,学生报名应写明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及对老师的要求。

(2)年级组根据教师的特点、长处及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做好结对安排工作。

4、签订师生职责协议书

(三)明确导师职责

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的要求,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需要、自身发展特点,按照各学段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导师任期内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状况(学习成绩、思想个性、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学生期望(目标、计划以及如何实施);
导师规划(短、中、长三阶段目标)、导师措施(针对性的举措、实施策略)。

2、全面了解所带学生的思想情况,采用档案跟踪制(对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如家境,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联系方式等作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特长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健康的发展与成长,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八类特殊学生要每天)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

3、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认真阅读学生思想日志、周反思总结,了解学生思想轨迹,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期末要给所带学生写出评语,指明努力方向,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备检查。

4、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电访和家访必须作好相应的记录。内容包括:联络时间、联络对象、联络形式(电访、家访)、联络主题、联络内容纪要、联络效果评估、其他。按时参加家长会,同家长交流意见,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5、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及时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和意见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认真负责,作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

6、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学校活动、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及其他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特别注意做学生工作的艺术,坚决抛弃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以平等、亲善为前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谈心的方式,适时角色转换,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有时是老师。建立导师手记,整理、反思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及其它内容。

8、毕业生导师要对本校毕业生去向情况进行全面登记,汇总后由学校建档造册,分类管理,并及时报教教务处。

(四)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学生和导师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

2、既要尊重导师,又要作导师的知心朋友。主动联系导师,并将自己的学业、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报告给导师,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3、学生应以主动、认真的态度,执行导师提出的学习计划,落实导师提出的建议。

4、建立周反思记录本,每周对自己的表现、收获及问题进行记录,对一周来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思(以学习和思想两个方面,总结成功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周一交导师批阅。

5、学年结束,填写导师指导情况评议表和导师职业道德评分表。

(五)加强考核评价

1、导师考核:学校根据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制定详实的导师考核评价方案。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领导小组评、导师自评、班主任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途径进行,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

(1)导师考核的等级:A等;
B等;
C等三个等级。分别按20分,15分,10分记入全校年终综合评估。导师考核方法:

(2)由分管领导检查导师对导师制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学生周反思的批阅指导情况,根据情况分三档记分,分别为10、8、6,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县三级的分别按5、3、2加分。

(3)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自评(5分),学生评价:由所领学生对导师进行评议记分,该项满分为5分,以学生评议平均分为准。领导小组评价(5分)。具体操作由政教处负责执行。

(4)日常管理记录:导师所领学生中,每辍学1人,扣1分,导师不参加家长会,每缺1次扣2分。

2、学生考核:

(1)年终将学生周记及反思并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全程记录学生发展过程。

(2)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日常记录,导师对学生的学期综合评价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各类优秀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思想品德评定的重要依据。

(3)学生日常表现分数根据班级的日常管理记录,占30分。

(4)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五部分,占30分。

(5)学生荣誉、技能提升、学习成绩及成绩的提升与否占40分。

3、评价结果的处理:

(1)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导师制工作运行的实效性、科学性,为课题研究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摸索小学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2)学导关系必须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拒绝学生的帮助需求,若有违规行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导师绩效考核一票否决;

导师绩效评价纳入教师年度(学期)考核,每学年根据考核情况评出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在评优、晋职时优先考虑。

(3)学生发展评价:研究学生潜质,探索新时期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启动、实施、考评等管理工作,保证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培训机制。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心理疏导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将导师制与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三)加强对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监督检查。为保证全员育人导师制取得实效,学校将对各单位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同时组织全员育人工作优秀导师和全员育人导师制示范学校评选,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深入开展。

阿木古郎第二小学导师制领导小组职责

1、按照方案要求,负责导师的选拔。

2、做好导师和学生的配备。

3、做好导师的日常业务管理,协调导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关系。

4、协调校长办公室和教务的工作,领导对导师的考核工作。

5、每两周组织一次导师调度会,汇报情况,发现典型,交流经验,加强正面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全员 方案 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