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晋佑范文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本

时间:2023-06-08 15:10:01 来源:晋佑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本,供大家参考。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本

篇一: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实现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按照市工委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今日上午,我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在四楼会议室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聆听了专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会议由校长袁德平同志主持,除4名教师公出外,5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

聆听完专家报告,袁校长做简要总结。他指出,《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一定会成为我国今后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和“方向盘。我校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改革信心,制定工作清单,奋力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切实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实现改革目标。

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更加清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都认为获益良多,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做好传达工作,结合各年级组、各备课组情况,加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落实,共同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并在会后上交了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二: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扬时代之帆起教改之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XX市第三中学积极开展教师评价试点工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努力。

首先,学校成立了教师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抓好落实、找准切入点,最终建档立卷、形成经验。

关于教师评价,各校都在做,这关乎学校的发展,更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第一要评价教师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效性。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也就是立德树人。第二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重点体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第三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也就是:奖优罚劣,激励先进,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的问题。

其次,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我校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建立教师考核档案,重点内容是要考核五年,分三个板块。

一、教师基本情况栏

姓名、性别、籍贯、身份、入党时间、身份证号、毕业学校、专业学历、职称、学习简历、工作简历。业务和参加各类培训记录、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记录、惩戒记录。

二、思想品德栏

1、政治立场及政治方向问题。5年共10个学期,分别写明自己每学期政治学习、思想表现情况。(比如:政治业务学习、思想言论不正等)

2、师德师风。10个学期分别记录每学期教师参加社区各类教育和社会活动,学期出勤病事假;
学期违规补课办班、收受家长礼品等;
或政治思想表现突出授予何种表彰。比如:优秀师德师风、优秀班主任等。

三、教学工作栏

1、按年度每学期承担学校工作任务。(包括是否是班主任、几班、学生数、任课班级,学科、学年班级、每周几节课等)

2、常规教学工作考核。(①每学期公开课情况;
②教案、听课笔记检查情况;
③作业批改情况:④听课节数)

3、教学成绩。量化期中、期末两次成绩。比如:在阳光分班的大环境下,教学成绩的差异就比较显著,也更能公平、公正、准确地衡量教育教学成绩。一样起点的学生,三年后成绩会拉开很大的差距,一样起点的班级,不同教师不同学科的成绩也会拉开很大的差距。此外,教学成绩要与教师的评优、定级挂钩,列为一项很重要的参考。

4、教师家访和学生访谈记录。(①教师和学生谈心记录;
②家访记录(需家长签字)

5、业务进修学习记录。

6、学生述评情况。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述评。按学期:本学期述评多少学生、级别及人数。

最后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重点建立几项制度方案。

1、学校评优制度。重点考虑班主任、一线教师、工作量达标、成绩优异、无师德问题、年终考核问题。

2、职称评选方案制度。

总之,教育评价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教育评价改革之路任重道远,XX市第三中学一定会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来改进评价方式,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稳步前行!

篇三: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XX市XX镇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课程、丰富载体,构建面向未来、赋能成长的“一体多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XX镇创建XX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所、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2个、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6个。全镇有52项劳动教育成果获市级以上奖项,家庭劳动清单制度成功申报XX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市级劳动教育课题已立项研究,形成鲜明的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如何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何构建学生评价体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XX镇的经验和做法。

一、全面统筹,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凝聚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成立XX镇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XX镇构建一中心、多支点的师资培训体系,以镇教师发展中心劳动教研中心组为核心,将全镇27所学校分为XX片、河田片、桥头片、沙溪片师资联盟,做好日常区域劳动教育师资培训。评选认定83名专兼职劳动导师,聘请当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相关行业专业人士、非遗传承者、优秀家长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出台《劳动导师培训手册》,坚持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结合,努力提高劳动教育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近两年累计组织师资培训35场、劳动导师现场教学观摩12场、镇劳动教研中心组成员培训20场、开展劳动教育论坛5场。

2、构建劳动教育的体系。制定《XX镇中小学劳动教育五年行动计划》《XX镇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任务清单(试行)》,以劳动教育清单为抓手,建立了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和实践样本。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共覆盖3个学段即: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学段,设置了生活养成、生产创造、实践服务三大板块。

3、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XX镇积极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发挥工农业、现代服务业、会展产业等本土产业优势,搭建多功能的实践基地平台,让学生都能在劳动实践中经历成长。依托太粮米业、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湾区自然学校、鑫源食品等工农业和服务业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一粒米的故事》《香囊制作》《一床一天地》等系列劳动教育课程。

二、优化课程,推进劳动课程实施

1、以学校基地建设推动劳动课程实施。桥头小学开拓了3000平方米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习得苑”,三屯小学配置了家政室和烘焙室,设备齐全,供各班轮流开展烹饪活动,竹溪中学、湖景中学和竹溪小学各建造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科普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2、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劳动课程开发。加强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日常问题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研究性活动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田园耕种”“中西方饮食探究”“探究人工智能系统”“手艺课堂”等,白濠小学建立起36技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并在全镇推广。三屯小学构建的烹饪系列劳动课程外聘了酒店名厨作为劳动教育导师,为学生作烹饪辅导、示范、表演,学校每学期举行烹饪比赛,评选“小厨师”等,出版发行了《快乐烹饪》一书。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主动成长

1、全方位综合立体评价。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从“办学理念、课程目标、总体规划与实施、课程保障、成效推广”五个方面评选“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展示劳动成果。将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优秀成果、特色亮点等拍摄成视频,在“XX融媒”“XX教研”循环宣传报道,邀请XX日报进行专题报道,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四维度素养综合评价。从“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成果、劳动创新”四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观念”主要评价参加劳动、树立科学劳动观念等内容,“劳动知识与技能”主要评价各学段学生所具备的劳动能力,“劳动成果”主要评价成果展示、总结反思、交流表达等内容,“劳动创新”主要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反思式学生自评、交流式学生互评、反馈式师长评价、激励式专家评价”四类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劳动过程、结果以及创新之处,记录在劳动综合素养评价表。

3、多形式动态跟踪评价。建立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电子档案,实现“一人一档”,重视劳动过程跟踪,让过程性评价贯穿劳动全过程,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比如,选取部分小学、初中试点建立学生劳动素养电子档案。在主题劳动开展过程中,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级联动,通过视频、照片等手段,记录学生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键过程,引导学生对劳动成果进行创意物化与多元展示。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劳动过程性表现均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之一。

4、分学段技能实践评价。开展劳动技能比武,小学段立足日常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各小学段开展劳动技能大比赛,如系鞋带、叠被子、穿衣服、整理书包或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各中学学段立足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建立争章制度。镇内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劳动技能或劳动成果,开展网络投票活动,分别评选出小学段100名劳动小能手和初中段100名劳动小博士,颁发勋章,形成浓厚的劳动实践活动氛围。

篇四: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破”什么“立”什么?方案从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五个方面的评价作为着力点。

《方案》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主要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不难看出,“德”是本次出台方案的高频词。

一。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关于师德师风,百度词条中有严谨官方的解释。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1978年的法国巴黎聚会中说自己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这足以证明我们幼师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们在这里发展和奠定自己的个性,形成对世界最初的看法和态度,一位好的幼师将使其受益终身,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别人的印象里,幼儿教师就像是一个孩子王,带领着一群小朋友快乐地玩耍和游戏,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仿佛身处一个惬意的童年梦里。然而,这只是一天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幼儿教师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就已经绷紧了神经,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投入到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中。

课上我们是有趣的老师,我要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食物,音乐很悦耳,食物很诱人,宇宙很神秘,花朵很芬芳,人类很伟大。日常生活中是孩子们的养护者,像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我们不是医生,却要了解孩子的各种疑难杂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老师,某某抢我玩具”“老师,某某拉我头发”“老师,某某又不排队!”有种职业不是民警,却要解决各种纠纷,说的就是我们。偶尔又变回导演,给他们排练各种表演。为他们创造出小小心灵里的童话世界。同时也是他们严厉的老师,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监督他们的行为习惯。

所以师德师风是什么?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向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现在我想说高尚的师德是老师们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如学前教育专家应彩云说:了解并理解每一个不同孩童的生长特点和成长需求,就是一个幼儿教师的德行。倾力促进每一个来到身边的孩童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一个幼儿教师的道行。

从备课到上课,从孩子的离园整理到教学反思;
用宽容理解去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关心着他们的方方面面,接受他们的每个优点和缺点,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
我用温暖真诚去接待每位家长,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致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二。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使幼儿终身受益。现代社会,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并不尽善尽美,幼儿时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第二场所,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非常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总会看到幼儿的品德问题,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

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孩子,教师的教师的人格、德性、品行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在德性修养的道路上,在向善而行的旅途中,教师应义无反顾。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教师的作用仿佛既是纯粹的教给他们知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做他们德行的榜样,不遗余力地呵护孩子思想中每一颗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对着这世界,拥有阳光、积极的心态。

篇五: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近日,XX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83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XX市上报的5个案例均成功入选。同时,XX市发布了第一批12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一年多来,初显成效,8月,XX市在XX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集中调研会上介绍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扩大改革辐射面和受益面,“XXX教育”推出系列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重点推送“XX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XX市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供交流学习。

近两年,XX市XXX镇实验小学认真贯彻“全面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结合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之“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试点项目”、XX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项目之“创新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XX省红领巾基金项目之“家校合作共建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等项目,打造“1234610”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以评促教、以评提质、以评促升,实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深入融合,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的教育目标,通过评价引领劳动教育发展,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转变观念、形成习惯、培育责任。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全面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根据学生的年龄层级特点,采取多维度、多手段的动态评价,设计了“1234610”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分别为1个核心(理念)、2个基地(校内+校外)、3个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和学生)、4个评价维度(劳动兴趣、劳动合作、劳动成果、劳动展示)、6个评价阶段(六个年级)和10个特色课程。通过评价指引,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责任,提升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实现在劳动体验中转变观念、在劳动参与中形成习惯、在劳动展示中培育责任。

劳动教育评价实施

(一)围绕一个核心。学校遵从“适性”劳育理念为核心,探索开发了人人锤炼参与的必修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水乡特色的劳动教学课程资源和社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等,学校规定了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每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不能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二)用好两个基地。学校地处村镇交界处,具有浓郁的农村地域特色,校内少先队“趣耕园”劳动基地,以“我与蔬菜是朋友”课程为依托,可种植豆角、西红柿、茄子等15多种蔬菜。学校积极与赤滘村委会和周边文明社区联系,拓展校外劳动服务场所,定期组织同学参加社区服务,每周六早上会在“茂春里”校外劳动基地开展少年儿童综艺研学“亲子经典诵读班”活动,在研学过程中开展劳动服务,并在特定节日组织研学汇报展演,全部由学生自导自演。

(三)设置三个评价主体。学校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构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三位一体”互动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旨在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其中,“学生自评”采取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估等方法,通过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伙伴互评”则发挥了同伴互助互补的作用,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点评”则通过教师层面全面反馈学生劳动课堂表现、校内公益服务型劳动表现、劳动实践活动参与等情况;
“家长参评”则充分发挥了家校共育在劳动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

(四)构建四个评价维度。在学校适性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构建了“劳动兴趣、劳动合作、劳动成果、劳动展示”四个评价维度,劳动兴趣主要评价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意愿,劳动合作主要评价学生劳动实践时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劳动成果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后的技能达成度及效果,劳动展示主要评价学生劳动实践后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五)发展六个层级评价。因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开设不一样的劳动课程内容,做到劳动教学内容层级化,并针对六个年级的劳动课程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主要从“必修项目、特色课程和自选项目”三个方面评价,并设置“晋级评价”机制,例如:六年级学生必须完成3门必修课程和2门选修科目,才可实现年级劳动晋级,并授予“劳动小标兵”。

(六)依托十个特色课程。劳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XXX镇当地风土人情,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学校开设非遗七夕贡案、驿路梨花、指尖上的“泥”、社区小主人、蔬菜朋友、小鬼当家、我是学校小主人、舌尖上的美食、劳动研学实践、劳动融合1+N课程共十个劳动特色课程,依据学校适性教育办学理念设置十个特色课程评价体系,十个特色课程之间的评价既独立又相互依存,课程评价体系纵向设置家务劳动服务评价、自我服务评价、他人服务劳动评价,横向设置劳动兴趣评价、劳动合作评价、劳动成果评价、劳动展示评价,由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充分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

劳动教育评价结果

(一)以评促学。通过“1234610”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让劳动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植入学生内心,学校规定每个学年的10个劳动特色课程评价指标,只要达到6个B级以上即可晋级到下一个阶段任务,同时,还有“劳动小达人”“劳动小能手”“老师小帮手”“家中小主人”“实践积极分子”等多项个性化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二)以评促教。在劳动教育评价的推动下,学校的劳动教育不断提质增效,教师作为劳动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评价结果反思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作用,持续优化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以评联家。学校在构建新型劳动评价体系过程中,设置家长评价,强化家庭作为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提升了家长开展劳动教育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为劳动教育搭建了家校合作新平台。

劳动评价项目开展以来,劳动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工作,教师们对于劳动育人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劳动评价不仅提升了劳动教育的质量,更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品德、意志等素养的提升。每个学期,低年级期中、期末“田野课程”游考项目、“体育艺术节”劳动特色课程展示项目、“劳动开放周”“向日葵朵朵开”打卡项目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纷纷获得了师生们的认可和喜爱。

篇六: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xxx太原十九中正高级教师(教授)、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研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骨干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太原市优秀人才(龙城之星)、太原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被山西省教育厅聘任为山西省义务教育学科建设指导组成员、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核类行政审批专家等学术兼职。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教育系统,组织了深入的学习宣讲活动,我校也在学期末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领会方案精神,指导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要求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刷题”、“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改革学校评价,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我们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因此,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校办学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坚定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敢于真正放开手脚,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好方案的要求。

二、深刻领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明确了改革教师评价要求,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些有关教师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使我们教师再次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身高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知识和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三、贯彻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思政教师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贯彻落实方案改革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课堂。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懈奋斗,执着前行,为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篇七: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职业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有所不同,所有教育课程、内容、方法与任务均是直接指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职场甚至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实践能力。如何通过评价指挥棒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实践能力?近年来,XX理工学校以“促进发展的评价”(EvaluationtoPromoteProgress,简称EPP)项目为平台,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XX理工学校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一、理论构建

EPP项目是以效能理论为基本理论支撑,以增值评价为技术手段,以正向引导和持续赋能为策略,以促进师生健康发展为基本点,以推动学校办学效能整体提升为目标。EPP项目的特点是以项目自主评价为主,辅以外部系统对自主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判断,对评价主体给予发展性建议,对行为活动给予针对性引导,持续赋能,从而促进师生科学健康发展。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分别设计了以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习效能、校园环境育人效能”等目标的四个评价改革EPP项目,让碎片化、临时性、应对性的评价工作系统化,科学化,长效化。

二、实践探索

在学生学习效能EPP项目中,XX理工学校主要从自我成长管理的“八大自我意识”、劳动素养、学习力等三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能,通过非智力与智力水平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增值评价模型,实现学生学习效能增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1、自我成长管理评价。在自我成长管理“八大自我意识”的EPP模型中,根据项目组长期以来对中职学生成长特点的观察与研究,以及社会对公民素质的祈求和职场要求,确定了中职学生自我成长管理“八大自我意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I(Initiative,主动意识)、C(Cooperation,合作意识)、L(Learning,学习意识)、P(Puberty,青春意识)、S(self-operation,自管意识)、F(Favorite,兴趣意识)、O(Organizing,组织意识)、E(Environment,环境意识)等指标。该模型为:

y为学生八大自我意识综合水平,X1~X8依次为上述的八大自我意识评价指标。对中职学生的自我成长管理“八大自我意识”的评价,依据EPP的评价理念与策略要求,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利用项目组研发的《中职学生自我成长管理“八大自我意识”评价工具》进行自主评价,按照该模型通过系统后台分析,给出能促进学生八大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引导性建议与行动方案,满足学生在八大自我意识中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学生对自我行为监测点的评价,形成自我认知、班级建设等一系列反馈报告,以雷达图的形式给出评价结果,从雷达图能清晰地知道存在的不足,同时从雷达图的面积可以得到八大自我意识的综合增值水平。

八大自我意识评价图

2、劳动素养评价。能力来自于实践,与专业结合的劳动实践可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路径。XX理工学校积极构建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定义可操作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一级评价指标,分别为劳动观念(X1)、劳动习惯(X2)、劳动服务(X3)、劳动能力(X4)共四个维度,利用研发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工具》进行自主评价,该工具的信度系数α=0。96,结构效度系数KMO=0。942,说明这一工具能相当稳定且有效反映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的真实水平。该模型为:

在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后,再通过系统进行后台分析,并给出能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引导性建议和行动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以达到促进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持续提高的目的。

3、学生学习力评价。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社会、技术与岗位形态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教培方向。基于此,XX理工学校主要从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学习力,经测算发现,在中职学生学习力评价模型中,学习毅力对学生学习力影响度为50。89%,学习动力的影响度为32。82%,学习能力的影响度为16。29%。初步研究成果显示,中职学生学习毅力的培训对学习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活跃的“意识”课堂

三、评价成效

1、自我成长管理评价的发展成果。通过实施八大自我意识评价,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八大意识的表现水平,同时量化说明了学校、年级、专业、个体综合能力的分布。利用增值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学生个体指标经过一年的积极干预后实现增值。

某学生增值评价结果

2、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通过多侧面、多维度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在劳动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劳动服务精神也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有较好的表现水平。20XX年,学生作品参加第二十二届国家高新成果技术交易会,20XX年,学生设计开发建党100周年、歌颂党史、红船精神、无奋斗不青春等四套建党百年系列文创作品,通过企业投放市场获得了良好效益。

3、学生学习力提升。通过学习力评价的初步运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学校每年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超过99%,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共夺得110个奖项。

篇八: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中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阶梯作业的实践研究

阶梯作业的目标是“减负增效”,而“减负增效”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更要有积极求变的思想。专业素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积极求变的思想是更不易改变的,这也是形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一部分重要来源。如何在这两方面有突破,是关系到课题研究是否能突破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搭建团队展示平台,将校本位变成师本位,促教师真正研究阶梯作业

本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学校有XXX市萧红中学校、哈124中学校、哈156中学校、哈125中学校、哈163中学校、XX区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六所中学。以六所学校为基础为教师搭建跨校、跨区、跨省的展示平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机会。为此,萧红中学校依据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精心组织活动,将教师团队变成活动的主角。

(一)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抓住课题研究关键

本学期萧红中学共设计三项主题研究活动:“阶梯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专项研究、“常态集体备课推进阶梯作业落实”研究活动、“课上课下阶梯作业有效衔接”研究活动。这三项都是关系到课题研究实质的活动。

1、“阶梯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专项研究活动

由于教师最开始对于阶梯作业的设计还是处于思想模糊的状态,在阶梯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不能达到思想完全统一,因此在10月开展此项活动,促进各个教研组能够反思9月阶梯作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研组梳理设计和布置上的问题和优势,初步形成备课组阶梯作业设计的共性原则。同时,促进教研组会基本研究的过程,为阶梯作业的持续完善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由萧红中学八年级物理组牵头(10月11日),125中语文教研组(10月20日)、进修附中英语教研组(10月21日)、156中数学教研组(10月21日)、163中化学教研组(10月22日)、124中物理教研组(10月22日)各自举办一次课题组内展示交流活动。通过上面的活动,书写作业的学科均初步形成了学科阶梯作业设计的基本模板,为进一步完善阶梯作业奠定基础。

2、“常态集体备课推进阶梯作业落实”研究活动

阶梯作业是教学的过程的一部分,但与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在常规备课中规范阶梯作业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是促进教师站在全局思考的意识,是提高阶梯作业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开展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研组形成常态下的阶梯作业研究模式,形成将阶梯作业融入到常态的集体备课中备课模式。

本次活动萧红中学由六年级英语教研组(11月10日)、八年级数学教研组(11月12日)、七年级语文教研组(11月15日)、九年级化学组(11月16日)开展了四次展示交流活动。

通过活动梳理并明确了常规集体备课的流程,明确了课时目标的核心地位,明确了课内学案、课后阶梯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确定了初始设计阶梯作业的基本思路,明确初次修正阶梯作业的流程。

3、开展“课上课下阶梯作业有效衔接”的研究活动

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用实践促进思想的变化,为解决理论和实践两层皮的问题搭建了平台;
通过实际操作,促进教师深入反思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讲评、新课教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四方面的关系,促进教师向深度研究转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观察判断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情况;
研究阶梯作业有效讲评模式,形成将阶梯作业融入到常态的集体备课中备课模式。

本次活动萧红中学由六年级英语教研组(11月10日)、八年级数学教研组(11月12日)、七年级语文教研组(11月15日)、九年级化学组(11月16日)开展了四次展示交流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了阶梯作业落地生根,明晰了五个学科的书写作业的落实策略;
明晰了史地政生小中考学科阶梯作业设计的思路及落实策略;
明晰了音体美三个学科涉及美育和体育的阶梯作业的设计思路和落实策略。通过活动全面研究了几乎所有学科的阶梯作业的问题,达到了全面推进阶梯作业,既研究了同一学科减负增效问题,又研究全方位减负增效问题,为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局面,为促进学校的办学目标起到助力的作用。

(二)精心做好准备工作,促进教师团队思考

对于新生事物,教师普遍的心理是抗拒,让教师团队有底气、有信心,关键在于活动前的组织,组织的过程不是组织流程,不是安排任务,而是要充分研究,在研究过程将理念内化于心,将理念外显于行。

1、做好活动目的和意义的讲解,让全体教师明确思考的方向,明确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方式

这是抓住活动主题明确研究方向的关键,一定在活动前一周的时间进行,给教师们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这是研究出成果的前提保障。

2、讨论研究活动的具体内容,为教师提供方向引领

有教研组提供研究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内容讨论细节。此过程一定要有明白课题研究的人员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方向(即提出问题),让教师们去回答,从而实现调动参与研究教师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能够发挥集体的优势。课题研究人员帮助教师梳理,并形成条理,此过程才是教师真正研究的过程,才能达到将思想内化于心的效果。

3、活动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展示、由教师交流、由教师总结

只有把教师放到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才会具有积极主动性,活动才能产生效果,课题研究才真正开展,教师才真正成长,课题研究才能持续深入。

(三)专家引领,为阶梯作业研究掌舵

阶梯作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专家引领,课题的研究永远在自我的思想范围内,只有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视角、更高的理念才能研究出更好的成果。为此,课题组开展的所有活动均聘请省市区教研员参加,每次活动保证至少有一个教研员参加并指导。

由于阶梯作业的研究与普通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同,在聘请专家前,一定要提前沟通,介绍活动的研究主题,活动的具体材料要提前提供给专家,这样专家的指导就更具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效果就更好。

二、通过活动促进学科阶梯作业设计形成特色

通过活动各个教研组梳理总结出阶段阶梯作业设计和布置上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形成备课组阶梯作业设计的共性原则建议(仅展示语数英物化五个学科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角度进行阶梯作业设置

1、语文学科总结出作业设计在三个层次题型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核心基础:以巩固知识为主,如字词积累中字音字形、课文背诵,文言文释词、翻译等记忆类,建议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能力提升:注重思维训练,如现代文阅读,低年级课内重点语段阅读,注意突出学习重点、难点。自读课以课外阅读为主,补充适当的类文,进行拓展阅读。高年级可以增加课外阅读,设计中以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判断、搜索信息和心理探究题型为主。

(3)挑战自我;
着眼于写作能力的训练。讲读课可以设计知识拓展类作业,如课外与文章相关的诗词、好文佳句的积累,名篇的摘录与欣赏。自读课可以安排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写作训练。赏析和写作可以给出示范,便于程度弱的同学参考,模仿训练,逐步提升。

2、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低年级知识点少,核心基础作业要突出学习重点、难点,选择题目时再精细。

(2)挑战自我部分要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开阔学生视野。

(3)挑战自我类作业要开动脑筋,设计、运用不要使之成为鸡肋。语文教师的作业中要把点评、互评、详评结合起来。

(二)数学学科——结合学科思维深度和考查题型进行阶梯作业设计

数学学科从学情分析上看,对阶梯作业布置的需求更为迫切。教学过程中,遵照学情将作业进行分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按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1、核心基础: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计算、画图、识记等巩固练习,主要适

合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力求贴近课节核心知识,以达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2、能力提升: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地运用,书上例题变式训练。

3、挑战自我: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注重思维训练,力求选择“会说话的数学题”,能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有所悟。

例如:学习分解因式,可以设计这组作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核心基础类:(1)3ax2-3ay4(2)-2xy-x2-y2

(3)3ax2+6axy+3ay2

能力提升类:(1)(m2-1)(n2-1)+4mn

(2)(x+1)4+(x2-1)2+(x-1)4

挑战自我类: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

找准各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难度递进变化,增进学习的信心、给学生带来挑战的欲望。

(三)英语学科——从学科知识结构和考查题型进行阶梯作业设计

1、词汇课后分层作业设计

英语词汇课教学中,根据单元的主题内容、词汇本身的特殊性或学情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

(1)核心基础作业可以是抄写单词、词图配对、中英文翻译或根据首字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

(2)能力提升作业根据句意进行单词的填空、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做一张整理卡、读对话完成表格中关键信息的填写等。

(3)挑战自我作业可以是在网格中找单词并书写、用所给单词造句、根据表格把句子补充完整等。

2、对话课后分层作业设计

英语对话课是学科特点,很多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整合,在课后作业设计上除了考虑书本上的重点知识外,还需拓展延伸,进行知识的补充。因此,三类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1)核心基础作业抄写重点句型、补充句子、根据句意,从多个词汇中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连词成句、根据问句选答句等。

(2)能力提升作业根据答句写问句、句子改错、简单撰写调查报告、看图写话等。

(3)挑战自我作业可以是用词汇的正确形式填空、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对话或撰写较完整的调查报告等。

3、语篇课后分层作业设计

(1)核心基础作业可以是完成书本上的表格、课后习题、读一读选出不同项等。

(2)能力提升作业可以是按顺序排列句子、对画线部分提问、阅读课外短文回答或判断等。

(3)挑战自我作业可以是根据句意及时态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根据首字母完成短文的填空。

(四)物理学科——阶梯作业设计布置应立足课标、指向素养

通过研讨,物理学科总结出作业设计在三个层次题型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条件类、属性类的最好用判断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推理类的最好用填空题,基础层面,给出绝大多数内容,让学生填很少部分内容,能力部分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
挑战类的可以让学生写推理的过程;
计算类本学期是重点,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计算题,无论是哪个层面都应该有书写计算过程的习题,只是难度不同,将新课教学的作业和专题练习的作业做到有机统一;
实验类作业综合性较强,做好系统规划,确定本学期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不追求难度,复杂的分析。在八年级下逐渐增加探究的深度,在九年级综合复习时,再增加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阶梯作业的设置还应注意三个层面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突破上是否有不当之处:

1、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在基础层面要突出重点,少出难点或不出难点;
在能力提升部分突出重点,适当出现难点内容。在挑战自我部分要突出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将重点内容灵活化,体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2、在基础核心部分教学重点的量要适当增加,知识面上的内容要适当减小;
在能力提升方面适当拓展知识延伸的面,教学重点的量要适度、灵活、有变化;
在挑战自我方面,控制好量最好不要突破三道题。

3、三个层面的内容上要一致,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不要互补,不要出现“基础”部分出现了,“能力”部分不出现,或者反过来,为老师布置作业设置了困难。

(五)化学——结合生活体验和认知规律设计阶梯作业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

1、核心基础类: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可以以选择、填空或者判断的形式设计,过往的习题可以进行改编,将选择题改为判断题,例如,实验现象题,生活中的做法说法题等,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也可以避免在选择题中出现“蒙”的现象。在这部分作业里每一道题都是单一的知识点,选项也是直接选择的,只要掌握了题中涉及的唯一知识点,这道题就迎刃而解。

2、能力提升类作业:一题多问,例如溶解度曲线和组成构成题,利用一个图像或者一个结构图,将这种题型中涉及的问题都归纳总结出来,并且将不同的图像,不同的结构图,依次进行练习,反复进行训练,真正做到少而精。例如化学微观模拟题常出问题:请写出比氧原子多一个周期多一个族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这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元素周期表规律以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熟练掌握交叉点上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点作业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作业依次训练,然后融会贯通的交叉点训练。

3、挑战自我类作业:采取分步训练的方法,由简单到难的顺序,逐个问题去突破,并将相应的问法归纳总结。难度递进是随着知识点的广度逐渐叠加起来的,这种由单一到多元的知识层次的设置也是符合学生的思维递进的。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经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发现学习方法。例如化学考试当中的推断题,一般考法都是先通过几个简单的性质用途的掌握推断出2、3种物质,然后再通过这几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推出最后一种物质,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分析是基础的性质用途的不熟练造成的问题,还是最后综合的转化关系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分布研究熟练掌握然后再逐渐叠加,慢慢提高。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实践,不同学科“阶梯作业”设计研究成果颇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萧红中学全体教师在“双减”大背景下,将持续发力,通过阶梯作业撬动“双减”坚冰,积极推进“双减”行稳致远,为学生谋幸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摆渡人。

篇九: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双段”同进,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探索

一、改革背景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XX区教育体局立足区域层面,申报了区域改革项目《XX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局级层面科学研判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情,明确改革预期目标,提出具体改革思路。基于此,重点在区域小学、初中阶段确立了改革推进具体措施,以完成预期确立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主要任务。

二、改革举措

(一)小学阶段

举措一:抓好培训促区域监测落实处。全面、及时拟定《XX区小学语文、数学低段期末无纸化测评指导意见》和各综合学科(八个学科)的期末评价指导意见。先后召开了小学语文、数学低段无纸化测试培训及各综合学科(八个学科)评价指导意见解读培训活动。区属各小学负责教学的业务副校长及分管业务的教导主任参加了培训。学科教研员就本学科的指导意见进行解读并做出设计指导。学期末,各校在一个月的时间段内开展了期末无纸化测评工作。

举措二:高质命题让各类监测有质效。低段进行无纸化测评,以“游考”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中高段语数英三科的测评以抽测的方式开展。教研员命制试卷前拟定双向细目表,确保测评内容更科学。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下,测评反馈内容指向学生学习维度,让学校、老师、家长发现学生在某个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改进教学,进行个性化指导。

举措三:深入探索单元整组结构化备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导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单元整组结构化备课和作业设计。单元整组结构化备课,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相关的核心任务,众多相互关联的任务层层推进,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教研员带领骨干团队做出的课例在全区各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校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入实践,展开单元整组备课。

(二)初中阶段

举措一:减负提质,优化作业设计。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秋季开学工作部署,切实把“双减”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初中全体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了深入的研讨,明确要求控制作业总量、精选作业内容、把握作业难度、丰富作业形式。

举措二:常规视导,聚焦双减落实。初中常态化开展周三下校视导,先后来到区属初中学校对学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等各环节进行下校调研视导。视导分三个阶段:学校结合校情进行“双减”政策落实工作汇报;
学科教研员进入课堂,听取七至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研讨课;
学科教研员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将作业设计与管理、作业评价与指导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举措三:数据分析,助力精准施策。“双减”背景下,作业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求评价反馈更具针对性,借助科大讯飞“智学网”网阅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质量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杜绝简单重复做题,更加关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成效

(一)小学阶段

一是初显成效并影响较大。学校对测试方式达成共识,有意识地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研究测试内容的设计,教研内容明确,教研方向清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综合学科的测评反推了综合学科的教学,以评促教初见成效。XX区无纸化测评工作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央广网、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日报》《XX日报》等媒体均进行报道。

二是学生更自信更乐学。无纸化测评的实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根据认知规律,将知识融入到趣味性的闯关任务中,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考查、评价,寓教于乐。对一次未过关的学生,我们还设置了“二次测评”。评价让学生更自信,更热爱学习,从而让无纸化测评成为学生一次愉悦的经历,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智能的舞台,由过去的怕考向乐学转变。

三是实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区域各学科测评指导意见的下发,助推了各学科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如今,教师要设计测评方案,必须先把握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以及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思考如何在测评中切实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因而也反推了教师的日常教学的改进,课堂教学中切实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和发展。教师主动实现了由过去的被动“完成教学”向现在的主动“研究教学”转变。

(二)初中阶段

一是辐射引领及竞赛成果丰。XX区初中教师走出XX,主动分享XX教育教学经验。初中语文教师朱海英、谌丹在XX市网络教研活动中分别做主题宣讲;
在XX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竞赛中,曹昌华等6位初中教师获市一等奖;
在江西省“班班通”教学竞赛活动中,阳明学校高丹获一等奖第一名;
在XX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中学思政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二是综合学科活动丰富多彩。初中各综合类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也有声有色。XX市滨江学校美术教师杨洁在全省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寓教于乐,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好每一节美术课。体育教研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为目标,以课堂改革为中心,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践行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

四、可推广经验

(一)小学阶段

一要抓好教师评价能力提高。各学科教研员研制的评价指导意见是评价内容设置的量尺,要求一线教师得根据量规设计具有情境、覆盖面广的评价活动。然而,于一线教师而言是比较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抓好教师培训,更新教师理念,提升其设计能力。

二要做好过程和期末评价结合。将日常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较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立体地为学生画像。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收集学生日常的学习成果,形成大数据,纳入评价体系。

三要实现跨学科整合评价内容。跨学科整合评价内容,实现一次评价,多科获取数据。学生是完整的人,分科教学与分科评价好操作,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不良因素。因此,20XX年版课程方案提出“跨学科教学”的概念。评价也可以整合各学科之间相同的内容,设计成一个评价内容。既能节省评价时间,又利于打开学科壁垒,益于学生成长。

(二)初中阶段

一要聚智聚力实施多维评价。组织责任督学定期督查学校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的有关规定,落实分数不排名、采用等级评分制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每年开展一次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学校和校长、政府各部门以及家长的评价和“教改”满意度调查。

二要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发展、变化过程,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要聚焦评价导向促发展。要运用评价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发力,聚焦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提升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运用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重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乐学善学,运用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篇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范文

XXX市第二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XXX)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教育教学重心,注重完善和创新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作用,坚持采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过程导向评价方式,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突出育人特色,提升育人质量。

一、坚持目标导向评价,实现教学管理创新

建立工作目标导向评价机制。XXX以理念创新引领学校教学工作,注重各项工作的目标评价考核,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教学专题会议,多部门研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列出重难点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清单》,各专业部、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计划和实施方案。对照清单任务完成标准和时间节点,确认责任,逐一落实分工,确保计划有效实施。

学校通过各部门工作清单完成情况评价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教学情况,实行“教学副校长——专业部主任——教学副主任”分级全方位管理制度,以教学副主任周查、教务主任、专业部主任和分管校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所有教师备、教、训等常规教学项目进行检查评价,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评价向度,采用等级制评价予以达标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每月教学总结会上做情况通报,并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健全全员听课、评课制度,以评促管。学校实行随堂听评课制,要求一线教师每周听一节、中层以上干部每天听一节随堂课,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后采用“1+1”诊断式评估,指出教学长处,提出改进意见,促使教师持续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坚持问题导向评价,实现班级建设创新

创新党员“包保”班级制度,提升班级建设水平。将所有党员分配到各班,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研究整改发现的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规范学习。落实学校“16字”思路,即“多元评价,基于问题,突出主体,全面提升”。多元评价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问题是针对教学和班级建设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突出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个体差异。通过党员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采用需求导向评价,实现考核制度创新

XXX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及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培训考核方案》等制度,成立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主的考核评价机构,予以执行、监督、落实,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分层评价,分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施全员推进项目、青年教师做合格教师项目、骨干教师示范帮带等项目研修,使教师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师德师风进一步改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打造一支德高、善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教学、教研活动考核评价。对教师教案、集备、教研、上课、作业、课后辅导等方面明确要求,形成检查制度,与评价挂钩。强化通报,杜绝教学事故。表彰优秀典型,通过“树、学、做”予以推广,用以点带面,引领教师共同提升。

实行综合考核考查评价制度。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务处、专业部根据平时查课、听课、评课及各类公开课情况,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教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做出综合评价。

四、坚持过程导向评价,实现教师研修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XXX充分依托信息化硬件资源,进行教师业务学习和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实现理论学习与专业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学习型教师队伍构建,优化了课堂教学。

加强“三教改革”培训,推动教师改革、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引领教师自觉走进新课程,深刻领会科学运用新课改理念和方法,解决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师改进教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五、坚持结果导向评价,实现成果推广创新

通过考核评价创新教科研成果推广。学校注重发挥教师团队的科研引领作用,重视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近三年,科研团队结题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2项。目前,“十四五”期间,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7项、市级4项,有效推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明显提升。有上百名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项,数十名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把比赛结果作为评职评优的重要参考,辐射带动教师共同提升。广泛开展骨干示范课、党员教师示范课、信息化研讨课、微课制作、技能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课程建设、教法改革等综合实力,持续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近几年,青年教师获国家行业比赛金奖12项,骨干教师获国家专利4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大赛国赛9人次获一等奖,省赛24人次获一等奖。在五届全国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7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9人,学校连续5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推荐访问:范本 典型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