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晋佑范文网>心得体会 >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全文)

时间:2023-03-09 08:55:03 来源:晋佑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下面是tui555小编整理的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领导干部必须把修身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要求,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不断磨砺和塑造共产党员的思想信念和意志品格,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列宁讲,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

  一要修身养心,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好《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补足理想信念这一精神之“钙”,坚定“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防止犯理想信念上的“软骨病”,不断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方向性和创造性。我理解作为中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长远看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当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好“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心中有党讲政治、心中有民践宗旨、心中有责敢担当、心中有戒守规矩。

  二要修身养学,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敏锐观察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域的新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清朝闭关锁国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铭记。我们必须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研究国情、省情,尊重科学规律,明确努力方向。我院很多学科基础很好,但要结合生产和发展,有针对性调整科研方向。我院有较强的人才队伍,但缺少大家,如大豆院士在南农(盖钧镒);小麦山东有3名院士(余松烈、于振文、赵振东);水稻东北院士在沈农等等。我们要拓宽视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要修身立德,争做严实表率。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党选用干部的原则之一就是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干部必须先做人,后做事、做官,要常修为政之德,自觉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筑牢道德防线,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始终坚持原则,保持共产党人本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要老老实实向职工群众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时处处见贤思齐,崇尚学习,情趣高雅。有的私企老板讲,不怕领导不好见,就怕当官的没“爱好”。领导干部的“爱好”和“情趣”已成为围猎的目标,它不是个人的小节问题,而是官员的人品和官品问题,是影响党风政风的重大问题。要高标准加强自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净化朋友圈,重视家风、严肃家规,管好身边人,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要减少应酬,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的东西;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不为私欲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自觉讲修养、讲道德、讲人格,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对错误思想、言论和行为敢抓敢管,做良好党风政风、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四要修身有为,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在我院平凡的农业科研岗位上,涌现了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立德树人、献身科研的表率。刘忠堂研究员已76岁高龄,仍关心农业、热心农业科技与推广事业,去年被中组部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杜维广研究员退休后继续其奋斗一生的大豆科研事业,为牡丹江分院大豆国家综合试验站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刘发研究员退休后与盖钧镒院士在五大连池市建立大豆研发基地,在大豆产业面临困难的形势下,苦苦坚守,成绩卓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严以修身,最终要有所做为。要热爱农业科技,献身农业科技,心无旁鹜,砥砺前行。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千差万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在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东乱局中,一些国家陷入严重困境,但中国都化险为夷并且发展得更好。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国家政治和社会走向也出现不确定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中国的发展模式,无论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梦想;承载着过去,承载着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本一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创造,构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崭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坚强保障体现在: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对美好的明天充满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理论是我们前进的思想引领,制度则规范着我们的社会行为。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仅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更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迎接“两个百年目标”而坚定跟党走的党性自觉的考验。

  一、道路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践行者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对既有人类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超越,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据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的《从发展看“三个自信”的底气—十八大报告解读》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52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增加765倍,跃升世界第二;人均GDP增长295倍,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890倍,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外汇储备增加近23813倍,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具体来看,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约1000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8957万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跃升至2012年的38667.6亿美元,增长3422倍;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210.6亿元跃升到2011的343635.9亿元,增长163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49年的44元人民币跃升到2012年的 7917元人民币,增长18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无论是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都是当代中国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事实,成为中国道路最强有力的注脚和支撑,当然也灌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道路的自信。因此,我们绝不会重回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拐入改弦易辙的邪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践行者。

  二、理论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

  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伟大的实践总是与伟大的理论相辅相成,90多年来,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不断丰富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的关键就是不能否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与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密切相关。我们要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

  三、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人民发展。制度对于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由思想理论转化为现实的载体,也是社会主义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基础。9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制度,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确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建立和不断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它具有强大的本土适应性,与中国国情血肉相连,这也是我们制度自信的坚强支撑。

  郭纪在今年第10期的《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经济难脱困境,政治深陷僵局,社会动荡不安,面临越来越大的变革压力。然而,改或不改,都不容易,从中折射出的是西方的制度困境。在西方民主制度遭遇“信仰危机”的同时,很多西方学者、政要、商界人士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成功的意义不在于向世界提供一种替代模式,而在于展示其他的成功模式是存在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应该看到,正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全国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力大增。因此,我们必须毫不犹疑地坚持这一制度,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四、结语

  实践充分证明,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每一名中共党员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更要有坚定“三个自信”的党性自觉!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四

  连日来,本报记者探访南京红色遗址,追寻先烈光辉足迹:浦口区浴堂街,王荷波秘密策划工人运动;老城南磨盘街,南京地下党组织在此秘密联络;通济门九龙桥,9名烈士遗体被投进秦淮河……一个个历史现场、一段段壮烈往事,把我们带回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信仰比作“总开关”。他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同时也具有非常丰富、深邃的时代内涵。在建党95周年之际,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对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针对理想信念坚不坚定、“三个自信”牢不牢固、党员身份和自身作为匹不匹配,来一次深刻的检查和反思、总结和纠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捐躯赴难,靠的就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加入共产党不是通向升官发财,而是通向坐牢砍头,尽管这样,一批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仍然一心向党,毅然决然地加入共产党,为共产主义的理想顽强奋斗。许多党员被捕入狱后,面对酷刑的折磨、亲情的考验、死亡的威胁,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南京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最集中的殉难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身上体现的信仰力量,成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珍贵财富,其间所蕴含的“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 “雨花英烈精神”,是南京城市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今年以来,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走进全国高校、引发强烈反响。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南京的党员干部理应走在全省、全国的最前列。

  历史给人启迪,也催人奋进。当前,我市正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全体党员要对照党员标准,切实做到“五查摆五解决五强化”,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查摆信仰信念是否动摇,解决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认识不清、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迷茫、组织或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仰宗教、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等问题,强化政治定力。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要以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拧紧信仰“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为建设新南京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五

  2013 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确实要从我们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和认识。2014年5月,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全面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戮力同心、接力奋斗的伟大历程,是我们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课题。习近平同志把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同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基本遵循。

  一、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坚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

  2013 年3月17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 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坚守理想信念,要求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首先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我们理想的旗帜。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就从六个时间段系统回顾了社会主义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的伟大历程。通过这一回顾,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他强调,明白了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我们就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是立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这恰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回顾过去,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展望未来,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二、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不断增强坚持走自己路的决心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无论是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都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探索。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在道路问题上,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不少教训。民主革命时期,有些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经验神圣化,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党在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过程中又走过一段弯路。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
“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顾这段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结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经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流血牺牲,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历史证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站立在 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三、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汲取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坚定砥砺前行的决心

  确立了发展目标、找到了通往梦想的正确道路,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是一片坦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直面前行道路上的风险与考验,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增长智慧、锤炼品质,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现在,社会上对待前进中的问题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一些人遇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就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和奋斗。这显然不是我们面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对前进道路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应该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深入理解党在复杂环境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培养深邃的历史思维、恢弘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提高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对此,习近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很多事要回顾,看看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特别是遇到同样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温故而知新嘛。这一思想也生动地体现习近平同志的具体实践当中。

  比如,在中央制定八项规定时,习近平同志就再次重温了1979年的《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邓小平同志为起草这一文件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级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为了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他建议大家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

  又比如,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开放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自觉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总结了改革开放长期实践积累的5条宝贵经验,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得到了生动体现,成为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九十多年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坚定砥砺前行的决心。

  四、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主张

  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充满着变数、蕴藏着风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博弈十分激烈;当代中国深刻变革,不同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政策主张相互交织,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都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复杂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避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现在有些人低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韧性、活力、潜能,否定党的领导。习近平同志结合党史、国史对这些错误思潮进行了严厉驳斥。他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习近平同志总结党史、国史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他们的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决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我们民族的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社会思潮,要在更加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就必须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弄明白历史怎样走来、又怎样走下去,自觉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迷雾。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共同走过的道路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它是民族智慧的涵养,更是理想信念的积淀、中国精神的传承。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里面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今天,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这历史的回响中,我们聆听到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我们共同走过的路的珍惜。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研讨 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三个自信研讨心得体会 增强三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