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晋佑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完整文档)

时间:2023-12-11 15:45:02 来源:晋佑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完整文档)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在使领导干部把握好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成为运用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行家里手。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20D报告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六个必须坚持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质,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既要求我们从社会发展规律与文明更替中理解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积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又要求我们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认清资本主义存在的暂时合理性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进而以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一、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天下观蕴含着中华文明以包容、和平等视域构建自身与异域文明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促成世界更加公平有序的卓越境界与智慧。中华文明之中的"天下"意识,形成了中华文明对天地万物和自身存在进行观察和审视的独特“天下”视角与朴素的伦理观,通过“以天下观天下”,“行道于天下”以“求天下太平”。这种朴素的认知在马克思主义的加持与激活下,更加璀璨夺目,既对传统天下主义实现“去等级化"的扬弃,又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上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为人类共享普遍的新文明确立了新的时代坐标,开出了开放、和平、包容、兼容并蓄的文明发展“药方”,为一种文明善待差异、吸纳借鉴其他文明、实现自我超越或殊途同归提供了方法论。

  (一)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视野

  A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主流理论都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表达、利益诉求,也结成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围栏。马克思主义掀开了人类历史上让人民作为主流理论发布者的新纪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为探求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确立思想与行动指南,描绘出一个由人民自己建立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个人也致力于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主义所掀起的人类解放运动,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事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中,与“体面”的资产阶级相比,也许是“寒酸的、野蛮的”,"但无论怎样,历史是会把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的”。

  (二)胸怀天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底色

  值得骄傲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雄厚积淀、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中国人自封的,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也不是“历史的呓语”,而是基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要创造人人能及、人人可享的文明,创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生产者阶级的解放是不分性别和种族的全人类的解放”,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不了,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实现不了。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1789年的法国资产者也曾宣称资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但这一论断“很快就变成了一句纯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话而在革命斗争的火焰中烟消云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只注重为一己之私利,霸占新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业力量,使“这些理应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他们将"财产、物升格为世界的统治者"。这是一种“不合理性的和非正义”的制度,"所以也应该像封建制度和一切更早的社会制度一样被抛到垃圾堆里去"。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始终坚持把为人类谋利益作为崇高理想和追求,既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价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眼光和格局

  正如A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共产党是有宏大战略抱负的伟大政党,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坚力量,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行稳致远的基本历史经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气魄、宽广胸襟、历史担当,也是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出的铿锵宣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并且提出:“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可见,不以天下作为关爱对象的文明,就失去了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价值支撑,那样的文明就不能称之为"人类文明"。

  (一)中国共产党尊崇天下无外、民胞物与,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君子义以为质"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秉持公道立场,表达中国主张,伸张正义捍卫发展中国家权益,在坚定“四个自信”中攻坚克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砥砺前行,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进一步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真谛。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各种大变局中顺势而为;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视野来看待人类解放事业,强调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要求;
始终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中汲取经验教训。

  (二)中华文明崇尚以“均平”“兼爱”兼顾天下

  推己及人、大公无私是中华文明的特有气魄、广博胸襟与崇高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一阴一阳之谓道”"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等次摆布,推崇兼收并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其中,老子提出“天道均平”,晏子主张“取财于富有者,以调剂贫乏者",墨子则认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的交流互动,也有利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球被广泛接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责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无私担当。我们不仅要坚持以天下视野观察中国和世界、以天下格局谋划发展,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还要引领时代,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谋划中国的问题,一定要把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基本出发点。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预感到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他认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些认识是5000多年积攒起来的中华文明的理性反馈,中国有能力支撑起物质文明强国,也有能力建设精神文明强国,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宝贵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以宏阔的历史视野谋划和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总能抓住历史拐点大踏步赶上时代,始终以胸怀天下的崇高品格承载着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职责、践行着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体现着国际主义的伟大担当,在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将“胸怀人民”“胸怀中华民族”与“胸怀世界"贯穿到对人类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深刻理解之中。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伟大实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性质的重要文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这个纲领所激发出的人民斗志和无产阶级的终身使命责任何其强大,纲领的世界影响不断扩大。

  在联合第三国际的基础上,党的二大宣言进一步高呼:“一齐来和全世界的革命伙伴们并肩前进呀!”1956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同秘鲁议员团谈话时提出:“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做些贡献。”同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再次描绘了共产党的责任和实现可能,“进入21世纪,中国的面目要大变,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4亿多中国人负责也是在履行国际责任,14亿多人口的中国发展起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相反,中国如果是积贫积弱,这才是世界真正的麻烦,这才是真正值得世界担心的事情。2022年6月22日,A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实践原则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新原则,是中国外交理念的基本准则,也是被载入中国宪法的外交政策的基石。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外交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不变的底色。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化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而努力。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共建世界文明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胸怀天下、共建世界文明方面的基本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坚定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世界观。既强调要以生产力进步推进文明发展,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

  2.以大历史观贯通过去、现在与将来。注重以史为鉴、鉴往知来,强调和合共生、彼此联动,“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注重打通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国际和国内、发展和安全,既强调文明特色又追求文明共生,既瞄准自家的事又关心天下事。

  3.以追求最大公约数与最普遍的“公共性”为使命。唯我独尊的文明早已失去"文明"的本意,“文明”强调利益公共性与价值整体性,不能以排他性、对抗性、集团性的思维来看待其他文明。西方文明依赖"大炮的射程"或者秉承"胜利者不受谴责"的逻辑是反文明、反人类的。

  4.注重国与国交往、不同文明交往的开放性与公域性。不同文明之间也需要和谐。“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合作才有未来,开放才能保持清醒,不能以某种文明的私域侵占人类文明的公域。国与国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中有他,他中有你我",文明与文明之间更是彼此内渗、相互影响、互学互鉴。国与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能以大欺小、强取豪夺、以强凌弱、以富压贫。

  5.将世界文明的差异性转变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共识。A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互鉴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不应夸大文明之间的差异、对抗,在不同文明之间,和谐是主流,对抗是支流,执意用自己的文明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是文明的骄纵与愚蠢,是人类的灾难。

  6.以践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赢得世界广泛认同。中华文明崇尚并积极践行包容发展、反对分裂对抗。文明本意在于超越国别界限、超越霸权思维。马克思主义主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他国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胜利”,文明也不能强加于别人。“文明冲突论"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文明对立,来粉饰遮蔽资本主义在世界到处攫取利益所造成的矛盾。历史和现实证明,靠剥削、侵略、干涉和制裁其他国家来发展自己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在全球经济互融互通、休戚与共的今天,人类早已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整体而独善其身。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昨天我们"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今天我们将用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经验、方式和视野推进世界大发展。

  四、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新时代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在为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为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依然要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走向未来。为此,要不断探索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新时代的运用。

  (一)深刻洞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

  A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大变局本身就预示着世界发展的巨变之潮流,意味着少数国家推行的强权和霸权时代的终结,以垄断和武力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生态掠夺、资源掠夺是不被新时代的国际规则所容许的。2017年1月18日,A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时指出:“国家和,则世界安;
国家斗,则世界乱。”先辈建立的联合国已经赢得70余年的世界的相对和平,当下中西方都要承认并顺应这个变化:“西强中弱”正在向“中强西弱”转变,“资降社升”正在变为现实。在历史的必然性中,会有维护旧制度的惯性,也会有某些昔日的大国无法赚取不义之财的不甘,更可能会发生

  以战争转移自身发展困境的暴力。坚持胸怀天下的中国,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国际社会的重要平衡极,积极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向优而变”而非“向乱而变”的最大可能性、最大确定性。

  (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新时代下,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要继续在维护世界和平、反抗霸权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加强南北对话、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推动全球治理、建设美丽世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未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最好理论武器,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甄别、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中华文明”摆放到"世界文明"之中,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放到全球理论体系之中,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闪耀世界,让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融入、引领世界思想进程。

  (四)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A总书记指出:“世界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坚信,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到底能不能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美好的世界离不开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应成为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真谛。如今,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要想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就更加需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这需要各国联手作为,才能更见成效。我们要继续坚持胸怀天下,顺大势、行大义、谋大同,不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矢志不渝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继续彰显“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增强将人类社会建设为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信心和力量。

推荐访问: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党课 讲稿 胸怀

猜你喜欢